緊接著下一堂課,我們邀請台北藝術大學建古所助理教授黃士娟老師為我們說明國家廣播文物館的建築特色,黃老師一到現場,便請學員們離開座位到外頭畫下文物館的外觀,運用眼睛的觀察、腦袋的思考,再加上動手建構初略的建築印象,這才真正進入上課的主題,黃老師舉出鈴置良一設計師在台灣具有代表性的基隆港務局、台北電話局、嘉義市郵局…等現代主義建築的今昔對比,並且與國家廣播文物館的建築外觀進行比較分析,讓學員了解鈴置良一設計師的建築設計特色,也讓學員了解當時的建築技術已先進的使用到鋼筋混凝土,另外,當時的台灣正逢戰爭時期,每棟現代主義建築需要快速的建起,因此擁有的裝飾有三大特色:一、表面磚材或燒陶;二、洗石子、磨石子;三、圓形或半圓氣窗,而另一方面,台灣現代主義建築並不完全採用像歐洲的光滑表面,傾向於立面貼磁磚,藉由不同凹凸表面的釉面陶磚,例如:山形鋸尺狀、刷毛狀、布紋狀…等,豐富立面表情,所以這些裝飾其實也是台灣現代主義建築的一種獨有的特色喔!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2010春季志工培訓營幕後大直擊(上篇)
時間來到三月下旬,經過一段時程的策劃、宣傳,今年首度舉辦的國家廣播文物館2010春季志工培訓營已蓄勢待發精彩開鑼囉!3月27日這天早上我們邀請了民雄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賴榮正與志工們分享文教志工在基金會服務學習的歷程,賴老師向學員們說明「服務學習」是一種透過反思的經驗學習,它必須是有計畫的、潛移默化的學習,經驗與學習的關係極其密切,就學習或教育的本質而言,學習就是經驗不斷的重組與改變的過程。學習是把經驗轉換為知識、技巧與態度的過程,所以透過經驗的反思,就可獲得成長與進步。賴老師的解說讓我們明白服務學習是符合終身學習的思潮,是一種成人學習的特性,更是一種經驗學習的模式。
緊接著下一堂課,我們邀請台北藝術大學建古所助理教授黃士娟老師為我們說明國家廣播文物館的建築特色,黃老師一到現場,便請學員們離開座位到外頭畫下文物館的外觀,運用眼睛的觀察、腦袋的思考,再加上動手建構初略的建築印象,這才真正進入上課的主題,黃老師舉出鈴置良一設計師在台灣具有代表性的基隆港務局、台北電話局、嘉義市郵局…等現代主義建築的今昔對比,並且與國家廣播文物館的建築外觀進行比較分析,讓學員了解鈴置良一設計師的建築設計特色,也讓學員了解當時的建築技術已先進的使用到鋼筋混凝土,另外,當時的台灣正逢戰爭時期,每棟現代主義建築需要快速的建起,因此擁有的裝飾有三大特色:一、表面磚材或燒陶;二、洗石子、磨石子;三、圓形或半圓氣窗,而另一方面,台灣現代主義建築並不完全採用像歐洲的光滑表面,傾向於立面貼磁磚,藉由不同凹凸表面的釉面陶磚,例如:山形鋸尺狀、刷毛狀、布紋狀…等,豐富立面表情,所以這些裝飾其實也是台灣現代主義建築的一種獨有的特色喔!
而到了國家廣播文物館如果不好好介紹一下廣播就實在是太可惜了!因此,我們特別商請本電台的劉萬總工程師與大家分享從電磁波的發現到廣播電信的產生。課程一開始,劉總就先告訴學員廣播、電話、電報、電視…等其實都是一種通訊設備,而所謂的通訊是指由甲地向乙地進行訊息的有效傳遞,它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因此通訊設備有一定的重要性,就廣播而言,它是藉由無線電波提供受眾收聽節目的方式,所以無線電波的產生是廣播史上的一項重要發現呢!劉總在說明的過程中也結合時事,將艱澀的專業資訊轉化為學員可以消化吸收的課程資訊,或許這個過程就如同一種通訊,劉總就是一個發送端,時事資訊就是一個轉譯器,而學員們就是接收端,真的很有趣呢!
接著就到了培訓課程中,學員們最想嘗試的錄音體驗了!我們民雄分台的副台長郭榮哲很認真的親自印製講義給每一位學員,並且透過講義告訴學員錄音時需要注意的小細節,在讓每位學員進錄音室體驗錄音時,從旁指導如何掌握錄音技巧、控制時間並適時的加入有效的配樂,每位學員聽完副台的解說後都躍躍欲試,紛紛舉手想搶先進入錄音室體驗,但要進入錄音室前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先做好心理準備喔!不然你一定會太緊張而忘詞或吃螺絲了呢!但是我們的學員都非常的優秀,即使沒有任何準備,但一坐定位個個都如同DJ對著麥克風侃侃而談,頗有大將之風呢!
在看完這天的志工培訓課程的簡述後,你是否有心動的感覺呢?若你想知道更多國家廣播文物的建築特色、廣播的故事,或是想體驗當DJ的快感,都歡迎你留言或撥打電話05-2262016到館洽詢喔!當然,如果你一顆熱情的心,也歡迎你加入我們的志工團隊囉!
緊接著下一堂課,我們邀請台北藝術大學建古所助理教授黃士娟老師為我們說明國家廣播文物館的建築特色,黃老師一到現場,便請學員們離開座位到外頭畫下文物館的外觀,運用眼睛的觀察、腦袋的思考,再加上動手建構初略的建築印象,這才真正進入上課的主題,黃老師舉出鈴置良一設計師在台灣具有代表性的基隆港務局、台北電話局、嘉義市郵局…等現代主義建築的今昔對比,並且與國家廣播文物館的建築外觀進行比較分析,讓學員了解鈴置良一設計師的建築設計特色,也讓學員了解當時的建築技術已先進的使用到鋼筋混凝土,另外,當時的台灣正逢戰爭時期,每棟現代主義建築需要快速的建起,因此擁有的裝飾有三大特色:一、表面磚材或燒陶;二、洗石子、磨石子;三、圓形或半圓氣窗,而另一方面,台灣現代主義建築並不完全採用像歐洲的光滑表面,傾向於立面貼磁磚,藉由不同凹凸表面的釉面陶磚,例如:山形鋸尺狀、刷毛狀、布紋狀…等,豐富立面表情,所以這些裝飾其實也是台灣現代主義建築的一種獨有的特色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