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與廣播文物館的對話】童心繪泯˙香薰繡被-嘉義縣地方文化館五館聯展



廣播長期以來扮演著資訊傳達的角色,直到現在收聽廣播仍是許多人的習慣,國家廣播文物館於2004年加入文建會地方文化館行列後,即積極於廣播文化的傳承,及成為嘉義縣各文化館進行藝文交流的平台,此次計劃跨鄉鎮邀請嘉義縣各具特色的地方文物館共同舉辦聯展,期待國家廣播文物館能發揮廣播的魅力將嘉義縣地方文化深植人們心中,提升與地方的互動交流。

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雲的思情-陳立坤紀念畫展



陳立坤先生,雲林縣麥寮人,1965年出生,卒於1997年,享年三十三歲。從小刻苦的農家生活,培養他淳樸堅毅的個性,學畫過程中他一直保有認真實在的態度,努力追尋著繪畫的天地。

2009年8月4日 星期二

2009廣播夏令營-神秘聲音事件簿 花絮(後編)

過了一夜,夏令營終於來到第二天,說好的報到時間依舊是八點,但還是有些家長在八點不到的時候,就帶著小朋友來到文物館了,好似深怕錯過了什麼,煞為有趣。

等到小朋友大致都報到結束後,我們便開始準備今天的錄音課程。同樣地,還是有半個小時的時間讓小朋友再練習練習,早上的練習狀況還算不錯,也許是昨天已經練習過了幾遍了,又或許是經過舞台劇的洗禮後,也可能是經過昨天一整天的朝夕相處,大家的感情及默契都變的相當不錯;原本不太敢開口說話的,語調也變得頗流利的;本來看起來很害羞的人,也變得很活潑好動,有些人更是結識了不少的新朋友呢!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媒體報導】2009兒童廣播夏令營-神秘聲音事件簿


2009廣播夏令營-神秘聲音事件簿 花絮(前編)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廣播夏令營了,這對於廣播文物館可說是件重大盛事啊!今年也不例外,如期在8/1及8/2舉行。此次的主題以名偵探卡通作為夏令營的主軸,故主題取名為神秘聲音事件簿,希望小朋友參加夏令營能夠學到關於廣播的事物,也能在此活動中激發小朋友推理的潛力等,期許能有一舉數得的效果。

8/1禮拜六一早約七點半左右,陸陸續續都有小朋友到文物館來準備報到了,只是報到時間是早上八點,許多小朋友都提早了半個小時到,也許是跟遠足的時候一樣,前一天晚上都興奮的睡不著覺,所以才提早來了呢!這次活動也為因應新流感防疫的相關措施,我們也為了小朋友的健康把關,額溫槍及乾洗手機都出籠了,畢竟「預防勝於治療」啊!

小朋友大約都到齊之後,我們就開始開幕典禮,為夏令營正式揭開序幕。這次活動邀請到了嘉義縣縣長夫人、民雄鄉鄉長、民雄鄉民代表會主席以及民雄鄉體育會理事長等人出席開幕,同時為小朋友勉勵幾句話。典禮結束後,小隊輔們就帶著各自的小隊員們,舉行「破冰儀式」,活絡活絡小朋友們初來乍到那種害羞不敢開口說話的氣氛;雖然小隊輔們要求小隊員們一一起立自我介紹,但還是有些比較靦腆的小朋友們,羞怯的小小聲地說出自己的名字後,就又趕緊坐下,妙趣橫生。


來到廣播文物館,當然一定要認識認識一下文物館的歷史,所以接著就是帶領小朋友們參觀文物館,並做解說導覽的課程安排。不過,這次夏令營的主軸當然還是在於關於廣播的訓練課程,所以導覽結束後就正式進入這次活動的主要課程,分別有「新聞採訪」以及「聲音表情」兩大課程。此次新聞採訪課程邀請到中央廣播電台新聞部資深記者---夏治平先生擔任講師,而聲音表情課程則邀請蘋果電台專業配音員---林爾慈老師來為大家示範聲音的魅力。

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新竹IC之音電台參訪實錄

幾天連日來的大雨,這天終於出了個大太陽,晴空萬里,似乎是歡迎著我們來自遠方的朋友---新竹IC之音電台。

IC之音舉辦兒童夏令營,第一天就造訪我們廣播文物館,來這體驗充滿農村風味的焢窯活動。早上十點,小朋友浩浩蕩蕩的移動前往準備焢窯的場地,縱使艷陽高照,許多從未嘗試過焢窯的小朋友,依舊興奮的開始拿起圓鍬鏟起土,就算熱浪來襲也抵擋不住他們躍躍欲試的心。焢窯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先準備要焢窯的窯洞,第二就是收集土塊準備要來蓋窯,所以有一部分的小朋友先挖洞,而他們七手八腳、七嘴八舌的樣子,就好像漫畫裡的海賊們在挖寶、尋寶一樣;另一群小朋友則開始收集乾土塊,但是受到連著幾日來的午後雷陣雨影響之下,部分土塊已經受潮,無法成為焢窯的好材料,不過還是影響不了小朋友們雀躍不已的心情。

2009年7月19日 星期日

718-719志工館際交流在新竹 精彩實錄(下)

今天也是跟昨天一樣的好天氣,艷陽高照,但卻有點悶熱又無風;溫老師開玩笑的說,新竹的風是赫赫有名的,尤其是「九降風」的威力更是驚人,許多傳統美食如米粉及柿餅都還要靠這「新竹風」,這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約二百多個日子都吹著風,偏偏我們到新竹的這兩天卻都感受不到新竹的徐徐涼風,運氣真的很好啊!
早上九點,我們頂著大太陽來到了眷村博物館,顧名思義,這個地方是以眷村文化做為主軸的館舍,雖然此處前身是由調查局改建而成,但是館舍內部的陳設的文物與佈置,勾起了許許多多童年在眷村長大的人們深埋在心底許久的兒時回憶,尤其是那些仿造眷村景物的布景,彷彿進入時光隧道般,讓人感覺似乎又回到眷村時期,舊時景象歷歷在目,令人久久不能忘懷;另外也展出全台唯一的新竹神秘部隊「黑蝙蝠中隊文史資料特展」,就如同劉德華歌裡唱的一樣,連黑蝙蝠中隊隊員的後代看到這些資料都感動不已,真的值得大家一遊啊!
離開眷村博物館之後,我們隨即驅車離開了新竹市,前往距離新竹市約有半個小時之遙的---北埔。北埔是柿餅的故鄉,因此這裡富涵濃濃的客家氣息,首先我們先來到了素有「東方美人茶」以及「白毫烏龍茶」之稱的---「膨風茶」文物館。膨風茶之產製和銷售,近年已成為北埔鄉對外的一項主要文化產業,「北埔第一棧」發揮地方特長,設置「膨風茶文物館」,配合四周觀光茶園、果園、歷史古蹟、水域遊憩設施等,使此膨風茶文物館不僅成為北埔鄉遊憩據點重心,更能吸引國內遊客甚至國際觀光客之注目。館內最主要介紹膨風茶的由來、製作流程以及例如炒茶時所使用的製茶器具,也有販售各式各樣的茶製食品,也可讓遊客品嘗一下膨風茶的氣味,館內亦設有擂茶體驗區,可以讓大家試試看製作擂茶的趣味,更能品嘗一下自己親手「擂」出來的茶,真的是好喝又好玩!
接著我們來到新竹聞名遐邇的北埔老街,老街雖不長,只有短短百公尺,但是這裡可是清朝時期,北埔最熱鬧的商業中心呢!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店家已重新改建,但是仍留有幾動當時舊貌的建築,其內的歷史故事更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的。舉凡台閩一級古蹟金廣福、姜家天水堂、姜阿新故宅,還有三級古蹟慈天宮,更是讓人大開眼界。來到這裡,也別忘了這裡的名特產,像是客家傳統擂茶、北埔特產膨風茶,還有各式各樣的各家小吃,如客家板條等,當然也不能錯過以新竹風蘊製而成,外皮裹著白色厚實糖霜的柿餅,是到此遊玩必備的最佳伴手禮。
回程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應該是受到颱風外圍環流的影響,值得慶幸的是,幸好這次颱風沒有直撲台灣而來,我們這趟旅程才得以如期順利進行,大家也才能夠玩的愉快又盡興;在車上,大家興致勃勃的唱起了卡拉OK,而這次活動也在大家美妙的歌聲下畫下了完美的句點,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可以與大家一同出外參訪囉!

2009年7月18日 星期六

718-719志工館際交流在新竹 精彩實錄(上)

7/18、7/19是文物館一年一度的志工館際交流培訓活動,每年舉辦此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讓我們的志工朋友可以藉此機會到各縣市的地方文化館或是博物館等地,觀摩及學習其它館舍的導覽方式及展品陳設,而此次遊覽的地點來到了科技文明與人文歷史並濟的新竹。
在兩天一夜的活動中,我們邀請到新竹當地最負盛名的導覽解說專家---溫文龍老師來當我們的地陪,據說總統來到新竹的時候,也是由溫老師來負責導覽解說的工作呢!所以我們可說是享有「總統級」的解說介紹呢!第一站我們來到了位於新竹市中心東門城附近的影像博物館;影像博物館的前身其實是家戲院,後於2000年才改設「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由於是由戲院改設的,所以館內還保有當時的座椅及電影布幕等,現今仍可使用,甚至還有定期播放懷舊電影,想回味舊時電影巨星風采的朋友,不妨可以到這裡來走走看看。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630深圳大學教授們來也!!

6/30這天的天氣很好,天空很藍,是個典型的夏季氣候裡會出現的天氣,但卻不炎熱,因為有徐徐涼風吹拂過文物館的上空;下午來了一群訪客,這群訪客讓我們感到意外,但也不至於太驚訝,他們是來自對岸深圳大學的教授們。


不外乎,跟招待其他來參訪的遊客一樣,我們依舊以最誠摯的心歡迎他們的到來,也同樣以影片的方式先介紹文物館的歷史及特色。不過,對於和我們所認知的歷史背景不太相同的這些教授們,影片的內容似乎引起了他們很大的興趣,尤其是中央政府來台之後的國共內戰的那段歷史。

看完影片之後,教授們還很熱心的告訴我們,在影片當中所提到的對岸的國歌並不稱做「東方紅」,其實是「義勇軍進行曲」,而我們這才發現這個誤會,也慶幸有這樣的交流,可以讓我們有了解彼此的機會。在參觀館舍歷史文物的過程當中,教授們對這些文物的保存感到讚嘆不已,也都像個好奇心十足的孩子一樣,提出了一些疑問,試圖想要更深入了解那段,雖活在同時期但卻有著不同認知的歷史之間的差異。

在台長及導覽人員詳細的解說介紹之下,相信教授們應該都已悉知廣播文物館的歷史價值與意義,也解開了迥異歷史的疑惑;雖然我們的歷史背景大不相同,甚至從以前到現在,彼此的政治立場也是對立的,可是我們卻絲毫不以為意,因為這並不會造成雙方之間的隔閡,他們就像是一般觀光客,只是抱持著休閒遊覽的心情到這裡遊覽參觀而已,所以我們當然還是以最誠摯歡迎的心,邀請各方朋友到廣播文物館來參觀遊覽,希望大家到這裡來都能夠有所收穫,滿載而歸!